艺术的解构,转化,与重生—— 谈王怡丰的画作
文/时东陆
我认识EVA的时候应该还属于青春泛熟的时期,因为刚刚走出学校。自从同济大学建筑城规系毕业后,EVA便飞渡重洋,在芝加哥的伊利诺大学攻读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她如愿成为美国建筑事务所的职业建筑师,经受严谨的职业训练,和美国公司文化的熏陶,EVA成为一个经验丰富的资深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当世界的艺术与建筑大潮席卷上海时,EVA应美国顶尖建筑事务所Gensler的邀请回到上海,二年后成立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Eva Wang Studio。
我曾经多次访问她的工作室,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和前法租界的淮海大楼,那二个充满历史气息的著名建筑。每次周末闲暇,约她在衡山路或者安福路喝咖啡吃午餐,尽听她侃侃而谈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艺术新潮,一时思如泉涌,口若悬河,好不尽兴。饭后,她会带我去她的工作室展示她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建筑设计方案与城市规划项目,从南到北,横贯东西,她的项目穿过海洋在欧洲和非洲异花齐放,展示出EVA独特的建筑思维,前瞻的艺术建构,和令人诧异的新颖概念。在她非常职业地介绍自己的设计作品时,我看到她的工作室挂满了许多极为精致的艺术作品,包括油画,水彩画,和水墨画。这些作品很多来自艺术界的朋友,也有一些出自EVA的手笔。我发现在她介绍这些画作时的神情往往异样,更为富于激情和神采,与她介绍建筑作品时的那种职业神态俨然不同。我意识到,EVA的真爱不仅在建筑中,也在艺术上。换句话说,建筑在她的大脑里,逻辑,严谨,理性;而艺术在她的心中,情绪,冲动,浪漫。她在建筑与艺术之间寻找一种模糊的界限。建筑设计养成她下笔前的深思熟虑,而艺术赋予她真正的自由,任性的想象,浪漫的思维,尽情的表达。
果然,离上次访问她仅仅二年,她的首次画展就诞生了。EVA发给我她的一些代表性画作并邀请我为她的画作写一个艺术评论。我的职业是科学研究与科学评审,但是我认为评论的方法与逻辑应该是相似的。而科学与艺术又充满许多极为共同的特点:原创,想象,抽象,独特,都是对美与真的追求,都必须从作品中感受到美的冲击和对真实的认证。科学的评论显然必须十分地严谨,依靠科学数据,理论基础,逻辑推理,最后得出结论。但是即便得出结论,数年之后或许可能被推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上世纪初诞生之后,经过100年的论证才逐步为科学界认可。而19世纪出现的进化论,至今还没有被世界上许多人接受。但是至少,我们科学界认同:科学的真理是唯一的,举世无双的,相对永恒的。
而艺术评论的挑战性却有目共睹,似乎有繁多的依据,不同的理论,甚至相反的审美。我总是认为科学与人文的关键区别在于判据的不同。科学的判据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尤其物理学,比如量子力学和相对论。这些理论判据不因文化社会而异,全世界的科学家可以在统一的标准下发现真理。而艺术与人文的判据往往复杂的多,而且因人而异,因地域而异,因文化而异,因时代而异。一种美会因为文化地域的变迁得到决然不同的反响和解释。比如古典交响乐,贝多芬的《Ode an die Freude》在西方被认为是最为美好的作品之一,百世传唱,鼓舞人心。但是在一些其它文化地域却认为是不可理解,无法理喻的音乐。现代大师杜桑宣称:一个艺术品并无美与丑之分,也不在于是否受人欣赏,艺术品只在于自身独立的存在。
我因此而无望:难道艺术没有真理与美的标准吗?
但是当我看到EVA的《四季》时,顿时被这些出自一位建筑师之手的画作深深地震撼了。画笔是神奇的,既可以纳米分寸掌握尺度的误差,在千顷大厦的结构图纸中精确地勾勒三维空间的几何图像,也可以在画卷里纵横驰聘,泼色深浅,吐光纳影,把人类可以想象的所有视觉与感觉铺展在一个二维的表面上。四幅画作,春夏秋冬,各命名:《春之祭》,《七月》,《秋日传奇》,《冬日故事》,俨然一个系列作品。《春之祭》犹如春天扑面而来,即时可以听到AntonioVivaldi 的《Spring》,那跳跃的小提琴曲,令人心旷神怡。我似乎看到鲜花盛开的原野,远处起伏的山峦,和一望无际的森林。我认为一幅好的画作就像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小说,总是使得我们联想起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春之祭》完美地运用了一种称作Chartreuse鹅黄绿色,源自一种法国甜酒Chartreuse。阿尔比斯山的教士们在历史上发明的这种法国利口酒,颜色为浅黄色渐绿,称为Chartreuse green. 我曾经在法国南部小城GRENOBLE生活工作,偶尔品道这款甜酒,绝对上品。不知EVA哪里获得的灵感,竟然奇妙的创造出清黄谈绿的过渡色,唯妙唯俏地表达出春天,一种自然急切走出寒冬的季节。我认为这幅画典型地反映了画家身上最女性化的部分,感性,温柔,重情,富有动感与流畅的端庄,在节奏和瞬间静止中回旋起舞。
初夏是令人向往的季节,尤其傍晚,小溪侧畔,繁星闪烁,月光渺渺,是一个编织梦的季节。你看这副画,俨然是夏夜的明月破窗入室,映照在这副《七月》的画作上,让人浮想联翩。我于是想起久石让的钢琴曲《菊次郎的夏天》。如果说真正的音乐可以动人心弦,那么美好的画作便能使人陷入五彩缤纷的遐想。《七月》油然一副充满冲动,富于幻想的时节画卷。这副画让我想起许许多多我渡过的夏天;似曾相识的思绪,旧时漫步的小街。夏日时光充满欢乐,它萌动着对所有这些喜悦的表达与宣泄。《七月》真实地展现自然界季节性的色彩:明亮,清晰,活泼,跳跃。窗户的光影显示了一个独特视角,几何图案表现出了一种负空间强大的弹性张力,并散发出神秘的幻觉。这幅画使我联想起Gustav Klimt 的名画《Garden with Sunflowers》,几乎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Garden with Sunflowers》是白天,而《七月》是夜晚。因此产生色调与情绪的差异,前者细腻而明郎,后者宁静,意味深长。EVA用几何,色彩,透视,反差,十分艺术地表现了一种夏日的意境,十分精美。
秋天,令人的思绪在一年的经历里沉淀,丰富,回味,但是对秋天的态度或许有两种:如古人那样惆怅甚至沮丧,或像EVA那样为自己的成长而更为自信与欣慰。《秋日传奇》是《四季》的高潮,我看到画作时首先在耳际听到肖斯塔科维齐的Piano Concerto No. 2. in F major。钢琴曲在秋天的白桦树林里穿梭,与夕阳交织,一泻千里。如果这首名曲是对秋天最精准的音乐图解,那么《秋日传奇》就是对这个季节最完美的艺术展现。秋天在中国传统文化上是一个悲伤和忧郁季节,仿佛生命将要终止,希望在落叶的棕褐色中迷失。我回想起少年时代读的一首诗:“信手拾起一片秋天的落叶,难到这是青春的残骸?“与这种悲观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Eva以一种振奋人心的色彩和图案展现了《秋日传奇》,表达出对传统生活态度完全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是一年中最富诗意的时期,但是我认为秋天却属于艺术家们。与所有其他季节截然不同,秋天提供了色彩的深度和内涵,以及维度在空间上的延申。画作对各种线条与几何形状进行创造性地排列:三角形,水平,垂直,对角线,以不对称达到颜色与构图的平衡。一束明亮的光如通透的灵感,自上而下,以多色的光谱反衬浓缩的秋色,金黄泛红,与背景形成强烈的反差,雄厚,力度,充满自信。
这幅画让我想起一首Coldplay的名曲《金色》。我曾经翻译了歌词:“遥望天际的繁星,如何为你闪烁,因为你做的一切,让它们金光四射……”
对于长期居住于北方的我,冬天已经十分熟悉,这是南方人万万无法感知的经历。对于EVA来讲,无论是哈尔滨的严冬还是芝加哥的大雪,都给予她在严寒地带最为丰富的经历和对冬天深刻的理解。而上海的冬天相比于真正的北方要显得格外枯燥而阴冷。所以这副《冬日故事》必须来自与EVA的成长与居住经历。如果让一位上海人创作,那冬天的景色会完全两样。这副画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一种亲临其境的MOOD。我总认为有些内在情绪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画作的MOOD在这个语境下也很难表达,似乎是一种虚拟的情态,只有面对一幅《冬日故事》才会产生的感觉。
当我写这篇评论时,我的住所刚刚经历一场长达一周的大雪,原野白雪皑皑,傍晚的街灯下,雪花如千军万马,扑面而至。所以《冬日故事》与我的环境十分对仗,似乎就在写我的故事。由于多雪,人类的活动似乎缓慢起来,尤其在瘟疫横行的世界,今年的冬天显得格外安静。行人已经很少,远处的民居发出闪烁的灯火和渺渺的烟雾。《冬日故事》第一眼的印象似乎是凌乱的线条,它更像是一个梦境的蒙太奇,动态,不稳定,无序,多元素,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图像。但是当我凝视这幅画许久之后,突然看到一个隐蔽在三维空间中的结构,将我的视线引导到画的深处,仿佛窗户后面有另一个世界。这种视觉的转换立刻改变了我的情绪,有序,镇定,满足,放松,宁静,甚至一丝浪漫。很少看到这种色调表现的冬季,由蛋黄过渡的紫蓝,是混合光谱在雪雾里的折射,一片新奇的冬日感觉。我理解到看一幅画,不仅仅是视觉,而是一种与画家的交流,感知她的原意,情绪,思维。EVA用《冬日故事》把我带入另一个境地,赋予我一种难以发现的感觉,这就是艺术的震撼与功能。我曾经在画廊看过很多画做,但是始终无动于衷。而那些大富豪们可以巨额买到名画,却看不到里面的美,因为美自有一种对世俗的排斥和自身的保护。
让我以她的画作《福》结尾我的短评。《福》的寓意不言而喻;祝福,希望,平安,所有人间最人性的意愿。EVA用这副画艺术性地表达了她对这个汉字的充分理解。虽然这是一幅西洋手法的油画,却用东方的元素描绘出这个汉字的精致特征,着色大红,赤尽而墨,用笔刚利,横竖成峭壁,深浅入云端,轰然一体,福字如钟。这副画热烈地把观赏者引入一种节日的气氛,亲密,温暖,祥和,友善。众所周知,中文的初始是以形态和符号形式书写。尽管西方人难以理解,但在Eva的《福》中,这一如画的文字变成了绘画中美丽而抽象的元素。我认为Eva出色地开创了跨文化现代艺术的新道路。
在Eva的画中,我看到一种艺术的解构。各类艺术元素一定具有文化,社会,传统的属性。EVA以她独到眼力深邃地看到艺术元素与文化结构的关联,比如色彩,文字,图案,手法。就像宏伟交响乐的每一个音符,每一段和旋,或者是脍炙人口华章中的一个单字,一个字母。这些艺术元素都是千年文化历史的产物。必须从浩瀚的文化交织中破解出来,经过细致的文化艺术筛选。然后通过思考,想象,把这些基本元素奇妙地转化并创造成精美的艺术品。于是艺术单元得以神奇的组合与重生,变成动听的音乐,美丽的画卷,和不朽的诗篇。我认为EVA的创作充斥解构,转化与重生的艺术创造。通过她独特的三部曲,EVA张开想象的翅膀,从建筑城规的高台上起跳,飞往现代美术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