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止观--雕塑三人展
艺术家:王晓琳、萧萧、张建龙
策展人:李裕君
出品人:丁浠文
展览时间:2016.4.16—2016.5.11
开放时间:12:00-17:00(周二至周日)
地 点: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797中街01商务楼北楼
媒体支持:新浪当代艺术 搜狐艺术 艺术中国网易艺术雅昌艺术网 99艺术网 今日艺术网 绝对艺术艺术汇 Hi艺术 亚洲艺术
战略合作平台:Artpollo阿波罗艺术网
战略媒体合作:ART BANANA
微观·止观——雕塑三人行
/李裕君
“微观”的概念是从社会学分析的角度出发,往往针对于“宏观”的现象而言。因为社会现象强调艺术家以社会学者的身份介入现实,以社会学视角对现实社会现象进行数据材料的整理和收集。在现代科技文明的大时代背景下,每一个艺术家都是社会个体“微观”现象的载体,在信息化、网络化、媒体化、技术化、图像化、消费化等等错综复杂的社会情景影响下,每个艺术家都在以个人有目的的行动实践着自身记忆的情感。
“止观”是禅宗的哲理,止不是停止,观不是定格。简单地说,止就是修定,让心静下来并平息一切妄念,而观则是修慧,在正智慧上真正地明白众生无常等等这一些佛所教诲的真理。狄更斯有句名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快节奏和消费性充斥的意识形态下,人们的价值观念有了不同方面的体现,无论是创作者,还是观赏者,在面对艺术作品的时候都很难真正停下来,在某一件作品或事物尘埃落定之后,认真的去观察和思考,“微观”的风景虽属于小雅之娱,却常常投射的是大雅之怡。所以,当我们缺少坚持的时候,可能你面前的是一种美丽甚至超级美丽的画面,而你却看不到美丽的震撼。就好比罗素大师说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心灵”。那么“止观”是要干嘛?好好的干嘛“止观”?止什么?观什么?
在艺术多元化的当下,像王晓琳、萧萧、张建龙这样的青年艺术家都是一个个“微观”的个体,置身于各自的艺术理想世界,用艺术的媒介和语言以真实、真诚的良知为改变自身社会生存环境做着一份努力。王晓琳是一个来自青海西宁的女孩,但从西安交通大学雕塑专业研究生毕业之后便选择南下广州,去探寻她个人对雕塑艺术材料和工艺的课题研究方向,通过对万物生灵的珍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她的关注和思考日渐升华,作品也逐渐走向成熟;萧萧是北京女孩,最早从事设计,偶然的机会让她对唐俑产生了迷恋,尤其是唐俑人物造型雍容到体态饱满的特征都深深的迷住了她,从此她开始以儿童般的天真和非理性的视角观察生活的细节,并体现在她的微型雕塑的创作方面,充分展现出她对自身生活充满情趣的一面;张建龙对艺术的思考和语言从油画媒介突破,选择转型为雕塑这一当代艺术最前卫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自我,显得更加成熟而纯粹、简单而直接,在雕塑作品的表现上总有一种本能的幸福感和个性的气质流露。他的新系列作品《风武士》、《我的青春无处安放》、《孤鸟》等其形象语言刻画的极具感染力。通过对人物神态的塑造和动作造型的精准把握,以人物配兵器、服饰,人物与玩偶、人物与动物之间互动,传递出一种诙谐的武士精神,将传统文化碎片化,用一个小而具体的物件去代表了整体文化,隐喻了年轻一代对社会生存状态的矛盾与讽刺。
总而言之,他们三人的作品都看似由简单的语言元素构成,却包含了不简单的心理暗示和无穷的想象力。他们通过自身生存经验,或表现对生命与女性唯美线条的生理性思考;或用人与自然饱满的体态语言特征传递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或追溯天真单纯的精神自由。以个体微观的理性思考体现对精神上纯真和怀旧情绪的一种宏观表达,这些哲理性的思索正是他们对艺术真理的感悟,也必然从社会学角度符合了“微观”到“宏观”转变的规律,从而使其各自走出了一条独具个性魅力的艺术之路。